找到相关内容325篇,用时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间净土的终极关怀——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

    有助于解脱境界的实悟实证。傅伟勋早就用其“整全的多层远近观”来讨论佛教四圣谛的内在问题。  指出四圣谛的第一谛“一切皆”代表佛教对于内在问题的本质所具有的基本了解。在佛教“”字的内容有二、...一文,探讨了大乘佛教的生死真谛,建构了一个完整的诠释模式,从三个层面来充实了佛教生死观的新时代意义,此层面即“从终极关怀到终极真实”、“从终极真实到终极目标”、“从终极目标到终极承诺”等[2] 。将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949425.html
  •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(1)

    阿罗汉果,但宿世一些习气,仍然还在。他当时刚发出家,从佛剃落,得入出世圣道,经常听闻佛说四谛法门中的谛,如等。一日食时,他入城乞食,心中只顾作观,思维世间种种苦事,途中不觉被毒刺伤足,毒液...赞叹,喜爱读诵楞严,如大诗人苏东坡曾赞叹曰:   “委曲精尽,胜妙独出。”   2本经还译成其它多种语言,在各国传布。乾隆年间由章嘉国师组织译场将此经译成蒙、藏、满种文字,并校刊了文字对照的楞严...

    普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849641.html
  • 佛教的真谛

    说人生是痛苦的呢?」根据佛教经典的说法,、八、一百八,乃至无量无数的,归纳之不外身和心。生命终了时如风刀割刃般的风刀。有的人虽然对物质非常淡泊,能够忍受冷热、贫饿的痛苦;有的人对...四念住」之上。所谓四念住即:(一)观身不净;(二)观受是;()观心无常;(四)观法无我。把心时时放在无常、、无我之上,对世间的锱铢小利就不会贪恋,而能够勇猛向道。   八、正定 d8  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851271.html
  • 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还灭

    怨憎会等,可是我们能够忍受,甚至有「宁在世上挨,不在地下埋」的说法。有人以为天上比人间好,其实天上仍然是此方的世界,「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」,天上的人虽然寿命长、快乐多,但人间仍有点胜过天人:第一...佛陀说:「四大本空,五蕴非有。」   生灭的世界是多乐少的世界。种:苦苦、坏、行,欲界都有,色界只有坏、行,无色界唯有行,这是依程度而分的。如果从内容分,则有生、老、病苦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051277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

    任凭何方便,唯于生死乐,求自利益者,知其为下士。背弃有乐,遮止诸恶业,但求自寂灭,彼名为中士。因自心痛,而悉欲彻尽,他人一切,彼是上士夫。”[21]菩提道灯难处释》的注解说:“从‘知其为下士’...道其实就是要对治这个盲点:“从无始来执著有盛事为乐,增益串习诸净妙相。能治此者,若修性及不净相,彼等便息;若不修习,便增痴贪,转诸有轮。故修诸有过患为要。”(页153)如此,我们推知中士道应是介于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751764.html
  • 抵达存有之加行功夫—观呼吸

    死神之影。尔后,这位乔达摩太子游四城门,见老、病、死之苦相,毅然弃绝尘世出家修行,发展出佛教的基本法义—、空、无常、无我。(中村元,1995)是说短暂的人生,有和无量诸;空简言之即缘起性...、悟佛知见、入佛知见道。引导众生“开”、“示”、“悟”、“入”佛所契证之实相智正是让人了知生死之大事。接著就是要问:如何能获知生死大事的实相智而抵达无蔽的存有呢?  、呼吸、身体与存有  在佛教修行...

    释道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651826.html
  • 中观学派的运动观

    ”等表示。从现实俗有的我法中,都眼见有来去的活动,无论相续长时的移动,还是刹那之间,均有来去相、生来相,从而成立诸法有生,乃至执持“我、法”实有相,而成三界有漏业因。如谛之一的“行”[14],及...1981年第1版,页141。  [13] 金增瑕主编,《西方哲学史》上册,上海人民出版社,83年10月,页76。  [14] 行(苦苦,行,坏)之一。行,迁流之义。因一切有为法迁流三世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0452254.html
  • 地藏王菩萨本迹因缘

    声闻、辟支有悲,菩萨有悲,到佛地则为大悲。、八、百一十、无量。有无量,便兴起佛的无量大悲。如果没有悲心,不但人类及一切众生冥顽了,麻木不仁了,不可教育了;一切佛法万行功德没有了,一切...为师,众生因可以消灭恶念(在大苦难中,放逸、作恶念头每生不起了),地狱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很大。  在二十五年前,笔者研究瑜伽、俱舍,很奇怪,为什么法相唯识合乎科学,也在说地狱?并且很详尽,同地藏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0352762.html
  • 喜乐与空无(4)

    修行者以为修行佛法,是对佛法施惠给恩,这是错误的想法。’  二、中士道次第  幻念因果翻动胜狂涛  大群海怪侵害成  开启蕴藏激烈渴望心  生命大海危机求挣脱  这一段颂文,是修行者忆思生死轮回苦海...的戒律法,于此特指“别解脱戒”、“摄善法戒”及“饶益有情戒”。  三界众生见我生忿怒  羞辱威胁甚至摄我命  加持忍辱耐心求圆满  疗伤除慈悲献众生  这段颂文,是说增长耐心的修行法。即使众生与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055691.html
  • 论述唯识学能变思想(2)

    分别,这时前五识随着第六识的引导,亦就通于性了。  4、了别境能变相应的心所和受俱分别  在诸心所当中,与前六识相应的心所有多少呢?在谈到前六识的相应的心所和前六识的、乐、舍受的受俱分别时《唯识...具无嗔为性,对治嗔恚,作善为业。[171]  “”即:苦苦,坏,行是三界苦果“具”是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条件。“无嗔”是为了对治“嗔”,是对痛苦及造成痛苦的原因或条件毫无忿恨之心,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5155698.html